“量价平衡”“零售第一”有新打法?中信银行详解“轻资凤凰体育- 凤凰体育直播- APP本”之路
2025-08-29凤凰体育,凤凰体育直播,凤凰体育APP
业,有几个绕不开的话题:息差下探不休、零售转型不易、开拓中收任重道远……这些在上市
8月28日,中信银行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。截至上半年末,该行的总资产超过9.85万亿元,距离十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。在经营上有何新打法?如何在上述行业共性问题中寻求突破?
息差是银行业经营的核心指标,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、风险抵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被业内称为“生命线”。
近年来,银行业息差水平持续收窄。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2025年二季度,我国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.42%,仍处于“警戒线”以下。
“我们做了一些分析,认为银行业净息差的下降速度有可能逐步放缓。”行长芦苇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利率下行环境下,息差仍有收窄压力——目前资产价格在低位运行,随着存量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置换,将继续带动资产收益率下行。同时,“反内卷”政策和息差中性货币政策,将推动息差逐步企稳。
据介绍,2021年以来,中信银行一直将稳息差作为经营主题之一,持续深化“量价平衡”管理。今年上半年,合并口径净息差为1.63%,高于行业均值21个基点,在股份行中位居前列。上半年,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,较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,降幅趋缓。
对于二季度的息差趋稳,芦苇表示,在资产端,通过大力压降低收益票据贴现,实现了资产收益率降幅的边际放缓;在负债端,在付息成本低位运行基础上进一步压降,资源性存款即结构性、长期限、定价比较高的存款余额继续降低。同时,上半年还实现对存款成本率的继续压降。
对于后续的稳息差举措,芦苇表示,中信银行将全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加快结算能力建设,坚持稳息差经营主题,保持在该领域的相对优势。一是继续全力支持信贷投放,力争票据贴现规模保持低位,带动全年净息差进一步改善。二是存款坚持量价平衡原则,持续优化存款结构,不断深化领先交易结算银行建设,稳住活期存款规模,同时继续严控资源性存款规模,按照匹配活期增量原则进行安排。
中信银行的零售转型,是市场关心较多的话题。中信银行表示,会坚持“零售第一”战略不摇摆。
“我们牢牢把握结构优化这一经营主题,在资产结构、负债结构、客户结构等方面进行持续改善。在业务结构上,我们纵深推进‘零售第一’战略,零售贷款AUM(资产管理规模)多项指标站稳同业第二的位置。对公和金市业务在加速竞争力的重塑。”芦苇说。
据芦苇介绍,目前,中信银行对公、零售、金市业务形成40%、40%、20%的营收贡献结构。“这使我们能有效地避免单一业务的波动冲击。在不同的周期节点,面对不同环境发挥出不同的业务优势,增加了我们的回旋余地。”
芦苇表示,中信银行已经摒弃规模情结,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,这也构成了财务业绩背后的业务支撑。“中信银行的发展要稳健、均衡、可持续,在管理层、在全行上下,都形成了共识。一个故事讲一年不难,但是持续讲,而且要讲好,不容易。上半年,我们经营比较大的亮点,就在于一如既往在稳健、均衡、可持续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”
对于零售业务下一步发展,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,将在 “五个领先”战略引领下,纵深推进“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”建设,积极把握好资本市场、全球资产配置的结构性机会。
谢志斌介绍,从产品端来看,将强化投研驱动选品与资产组织能力,联动头部资管机构,着力搞好大类资产配置与细分策略研究,把握资产轮动中的机会。理财要做好稳健优势系列产品,加速向稳健、固收+策略转变;基金要重点打造3%—5%目标收益的综合解决方案;保险要聚焦分红转型,提升中长期分红保障型产品的占比;贵金属要做好积存金的功能优化,平衡客户组合投资的风险。
面对近年来的营收下降趋势,银行业正积极“开源”,朝着减少对传统利息收入依赖的方向发展,增强在低息差环境下的稳健经营能力,在信贷之外,开拓更多非息业务收入,开辟多元利润中心。中信银行也不例外。
中信银行管理层介绍,今年上半年,该行实现非息收入345.6亿元,虽然同比下降,但是环比改善。其中,手续费收入增长超6%,增速连续五年跑赢同业,轻资本转型成效明显。
“轻资本的发展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持续打造、持续释放的。面对行业性的中收下滑局面,我行今年早于同业实现了手续费佣金收入的正增长。”芦苇说。
芦苇表示,将进一步推动非息收入增长,激活营收新引擎。一是聚焦资本市场,大力发展财富管理,已协同中信金控下属金融子公司全力推动AUM快速增长,尤其是对公财富将加快拓客上量。二是金市业务全力以赴向市场要效益,将合理安排投资策略,加大对交易盘的布局,产品上适当增加信用债、外币债和等产品,加大公募基金投资。三是推进跨境金融发展,从服务和投资两端发力。